症状:大便干结,腹胀或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本方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肠腑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常用药:大*、枳实、厚朴通腑泄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随证加减:
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加芒硝以软坚通便;
若口干舌燥,津伤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增水行舟;
若肺热气逆以致大肠热结便秘者,可加瓜蒌仁、*芩、苏子清肺降气以通便;若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者,加服更衣丸或当归龙荟丸以清肝通便。
二、气秘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本方有调肝理脾、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之便秘。
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槟榔、枳实破气行滞通便。
随证加减:
若七情郁结,腹部胀痛甚,加白芍、柴胡、厚朴等和肝理气;
若气郁化火,舌红苔*,便秘腹痛者,加栀子、芦荟清肝泻火;
若兼痰湿,肠鸣粪软,黏腻不畅者,可加皂角子、葶苈子、泽泻等祛痰湿以通便;
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桃仁等药活血化瘀。
三、冷秘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证机概要: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大*附子汤加减。
本方有温散寒凝、泻下冷积的作用,适用于寒积里实所致便秘。
常用药:附子温里散寒,大*荡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
随证加减:
若胀痛明显,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加强理气导滞之力;
若腹部冷痛,手足不温,加高良姜、花椒、小茴香增散寒止痛之功;
若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