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树桐
甘州黄河灯阵,民间也称为九曲黄河灯阵,是元宵节前后一项古老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这一民俗自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山东等地大规模移民戍边传入甘州后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正月十一至十六,乡村人缚秸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径曲折,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也。”明代作家许仲琳所著《封神演义》中有“三仙姑计摆黄河阵”的回目和内容。说明该民俗活动最迟在明代已出现。
据《河西开发史》记载,仅洪武初年,明朝廷就从山西、山东等地移民数万在河西屯田。清人陈昌的诗《甘州城外》“户籍多军籍,长亭复短亭。民风浑似古,兵劫几曾经。”就是明清在张掖大兴移兵屯田,建立“耕战一体”军事防御体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一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俗开始传入甘州,成为中国移民戍边文化的典型代表。清乾隆年间修《甘州府志》载“元宵,家各张灯,通衢遍立木枋张灯。又鳌山灯者,以木板作屋,高二三丈。前用纱罩画全神像,内设灯四五百盏。”是明清时期关于甘州九曲黄河灯阵的确切文献记载。
甘州区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位于千里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北邻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甘州黄河灯阵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每年正月初八,灯阵会首主持隆重的祭拜土地神仪式,然后率领灯阵协会会员开始打点画线。整个灯阵由19道直线纵横交错,四方四正,形成八卦九宫。然后栽杆根,杆上树旗,以盏明灯设于旗下,代表一年天和尊神灵,象征一年的每一天都有神灵护佑百姓。
正月十二日午时,“请神”仪式开始。戌时,众人祭拜三霄娘娘。接下来阵首率领社火队在阵外祭风围风,并主持仪式点火焚烧秦桧王氏泥像。然后点亮灯阵,击鼓三遍,锣鼓队、龙、狮及社火队和群众依次游逛灯阵。游阵期间,阵外有秦腔、木偶戏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念唱等附属民俗活动。
正月十七巳时,举行隆重的送神仪式,游灯阵活动结束。在明代,甘州黄河灯阵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清代开始,灯阵又附着了生育求子的内容,宗教特征及民间娱乐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甘州黄河灯阵集中反映了当地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灯阵活动表现出的民俗遗风是见证历史上甘州移民足迹最好的历史画卷。灯阵期间的各类民间演出,对研究河西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灯阵仪式中包含了民间宗教、民俗、音乐、舞蹈、美术和工艺等诸多文化元素。灯阵仪式还体现着浓郁的爱国爱家等传统文化的思想。当下,灯阵开发利用,为“一带一路”跨地区文化交流增加了重要内容,为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推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能够准确记录的灯阵传承人已历经四代,第一代为王开元,第二代为焦寿星,第三代为郭玉清,现在是第四代焦文杰和陆廷成。自年起,甘州区文化部门专门组织人力对这一民俗进行了保护性的挖掘整理。现在,灯阵的仪式和程序为最完整和规范的时期。
年,投资30万元,建立了灯阵传习所。年,以企业为主体,投资1.1亿元,建成占地面积亩、灯墙余面、总长度2.4公里的灯阵,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公布为中国最大的灯阵。年底,将形成项目调查报告和传承情况报告,年至年每半年举办一期灯阵培训班,积极推动灯阵传承进校园计划,筹建国家级传承中心和灯阵民俗文化博物馆。甘州黄河灯阵,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随着新时代的滚滚洪流,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