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6日苏州讯在盛泽目澜洲公园,有一樽人物的半身铜像,他似乎正深情脉脉地凝望着水势浩淼的西白漾——他挚爱的故乡。年轻一代的盛泽人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他就是当年享誉曲艺界的苏州弹词大师刘天韵先生。
年,刘天韵出生于吴江盛泽镇,故居在毛家弄。其父刘松山,原籍山东,当兵出身,后来转业来到盛泽当了一名水警,娶本地一位小家女子为妻。水警的收入不高,家境贫寒,经常要靠妻子替人缝制衣服以补贴家用。生有二子,天韵为幼子。
盛泽是著名的丝绸之都,也是名闻遐迩的“书码头”。当年,成千上万的商贾在经商的闲暇,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便是泡茶馆听评弹,因此镇上有多家茶馆书场。南大街毛家弄口的畅乐园书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江南评弹名家屡擅胜场于此。天韵的家离畅乐园仅一步之遥,他从小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爱听评弹,又身无分文,只能听“戤壁书”以求得乐趣。
一次,弹词名家夏莲生在畅乐园弹唱《三笑》。夏氏说唱俱佳,他的演出本是父子双档,但不幸中年丧子,心中悲痛。恰在此时,夏氏说书时经常见到的一个小男孩正倚在墙边听书,神情专注、伶俐可爱,顿时萌生了收他为徒的意愿,以弥补失子之痛。这个男孩就是刘天韵。经与天韵父母谈妥,师傅答应免收孩子学艺的拜师金,但要“跟三年帮三年”,也就是学艺三年,还要做三年没有报酬的帮工。天韵此时11岁,即跟师从艺。
半年后,天韵随师傅在上海新世界游乐场登台,艺名“十龄童”,在开书前穿着长袍马甲唱开篇,他发声清脆,稚气可掬,夺人耳目,竟一炮打响,艺名大噪,这种被评弹界称为“童子戳”的演出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因为师傅有吸食鸦片的嗜好,落场后精力不济,天韵所学开篇都是师母所教。书场演出所唱开篇,又每天都要更新,不得相同,天韵必须每天新学一段,以适应演出要求。夏天在闷热的屋子里学唱,严冬在学唱前要把小手浸在冷水里冻得通红,以便弹奏琵琶时手指灵活,其艰辛可知。师母乃琵琶高手,执教严格,天韵尽得其妙。
十七岁那年,天韵终于离开师傅独自谋生。但演艺之路是坎坷的,茫茫尘世,他将何去何从?按照惯例,告别时师傅要赠送徒弟一些珍贵的演出资料(弹词脚本),天韵拿着一大摞纸包,视为珍宝,走到桥上按捺不住,但打开一看,竟然是自己早已背熟的开篇,他大失所望,气愤地将纸包丢入河水之中。他决心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潜心研习说书技艺。
当时上海的游乐场除了评弹,还有各种戏曲演出,他细心观摩各类戏曲的艺术特长加以采纳。他先做师叔郁莲卿、潘莲艇的下手,又与唐竹坪、王似泉拼成“三个档”合作演出,人称“金吒木吒哪吒”,深受欢迎。《三笑》虽是他的出窠书,但他还是虚心地向名震江南的夏荷生求教《三笑》,精益求精。又向潘莲艇补学《落金扇》,向张梅卿补学《描金凤》,书路渐宽,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演艺界的新锐力量。
收入提高了,年轻的天韵却抗不住十里洋场声色犬马的诱惑,为了所谓“放松心情”,他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吸毒乃是无底洞,天韵迅速陷入经济困顿之中,他猛然醒悟,要在艺术上攀登顶峰,必须狠下决心,戒绝鸦片。于是把自己锁在亭子间,靠毅力戒烟,烟瘾上来时,他难过得浑身冒汗,在床上打滚,用嘴咬住被角挣扎不已。经过一周的炼狱考验,他奇迹般地浴火重生,从此告别了鸦片,恢复了正常生活。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物价飞涨,演出受到影响。进入年,上海实行宵禁,夜场更加冷落。天韵当时借居在沧州书场,楼上有家私营电台,电台邀请他说一档空中书场,他靠这点收入得以维持。上海解放前夕,一天,他深夜唤醒邻居评话家唐耿良,在阳台上目睹国民党军队仓惶逃窜;明晨,又见进城的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心情激奋不已。当闸北尚有残敌顽抗时,他不顾特务寄给他的恐吓信,毅然上电台播唱喜庆上海解放的开篇。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进取。
天韵的艺术达到顶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里。解放初,他热情地参加劳军义演。年11月,他放弃单干的高额收入,第一批参加上海人民评弹团(即今上海评弹团),成为首批骨干,并被任命为团长。其后,他取得了多方面的杰出成就,成为20世纪50年代评弹巅峰时期的领军人物(吴宗锡语)。
先说编演新书,他带领团员奔赴治淮工地、海岛前沿,深入工厂农村,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演唱。他参与创作的新书,有中篇弹词《一定要把淮河治好》《海上英雄》《雪里红梅》《罗汉钱》《王孝和》《小二黑结婚》等,短篇有《学旺似旺》《营业时间》《孟广泰老头》等。他发现《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二诸葛等角色非常适合自己表演彩旦与丑角的擅长,就努力把它改编为长篇,与其徒谢毓菁搭档演出,其幽默的风格大获听众喜欢,摘得上海市首次举办的春节戏曲竞赛一等奖。
再说整理旧书。他参与了中篇《林冲》《杜十娘》《王魁负桂英》《三约牡丹亭》等的编演。在《王魁负桂英》的演出中,他极力辅佐搭档徐丽仙,让她发挥说唱特长,使《梳妆》《沉箱》《阳告》《活捉》等段子皆成精品。他自己则塑造了义仆王忠这一富有正义感的形象,京剧大师周信芳看了后赞赏有加,把它改编为京剧作品。在与蒋月泉合作的《林冲》中,他演店小二一角,把小二描摹人物的特性演唱得活灵活现。
还有,他对弹词唱腔的创新,成就不可小觑。陈调乃清代陈遇乾所创,但天韵所唱陈调极富个性,抑扬顿挫,慷慨苍凉,与刻画人物融为一体,已化为自己的血液,是恩格斯所说的“这一个”,属于“刘公号”。最著名的唱段《林冲踏雪》,老一辈领袖毛泽东、周恩来都欣赏过他的演唱。毛泽东听后赞许道:“唱得好!”喜爱评弹的周恩来还跟他认真地切磋书艺。
他对传统曲牌“山歌调”“乱鸡啼调”“苏州文书调”等也进行精心加工,使它们更富表现力,可以挂上“刘公号”的招牌。现在保留有《三笑》的段子《追舟》的录音,其中刘天韵演船夫,与急于和秋香见面的唐伯虎调侃,唱的就是《山歌调》(也称吴江调),书情紧松有度,引而不发,使人忍俊不禁。《祝枝山看灯》用的是乱鸡啼调,天韵把其中节奏明快抑扬顿挫的干板演绎得出神入化。这些唱段必将成为永远的经典而流传千年。
刘天韵的成就即使仅如上述,他也可称为大师了。可是,他的最高成就乃是他的天才之作《玄都求雨》和《老地保》。这两个中篇都取材于长篇弹词《描金凤》,年前后创作成功,成为弹词中的极品。
《玄都求雨》与苏似荫搭档,演出获得了轰动效应,电台播出录音后取得了超历史的收听率,连评弹界之外的艺术家都来